- 生平故事
- 回忆相册
- 追忆文选
原名李云山,又名李恩顺,参加革命后曾化名李英超、吴德禄,绰号“瞎吴”。吉林省伊通县人,1904年生于伊丹乡一地主家庭。1930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中共吉林特别支部书记、满洲省委代理秘书长。
五四运动时期,李世超在吉林省立(长春)第二师范学校读书,有幸阅读《新青年》等进步书刊,开始接触先进思想和新文化,对国弱民穷的旧中国产生厌恶情绪,立志做一个利国利民的有为青年。他从长春第二师范毕业后,回到伊通家乡执教,后任县立第十二小学校长。这期间,他的父母相继去世,他也已娶妻成家立业。1927年4月12日,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,李世超不满封建反动军阀的反动政策,弃职抛家,到北京考入朝阳大学法律系读书。学习期间,他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宣传影响下进步很快,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革命互济会,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,初步确立了民主革命思想。在大学毕业前妻子病故,他把女儿交给妹妹照顾,毅然同封建剥削家庭脱离了关系。1931年夏,他回到了东北,来到吉林省立第二中学任教。不久,就爆发了“九一八”事变,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,学校关闭,师生流亡。但他从反日义勇军、抗日游击队的斗争中看到了希望。1932年初,李世超应吉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邀请,到吉林女师任教,决心以教员身份为掩护,进行抗日救国活动。
李世超个子高,稍有驼背,戴一副高度近视镜,经常穿件长衫,话语不多,像个因循守旧的老学究,他把这种扮相当作隐蔽自己的斗争策略。他学识渊博,在讲课时经常穿插一些岳飞、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抗击外辱的斗争故事,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,培养积极分子。1932年秋,经吉林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维民的介绍,李世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从此,他的斗争目标更加明确,抗日救国斗争意志更加坚定。他完成党组织交给的第一个任务是起草了一篇形势宣传提纲,文中揭露了国民党不抵抗政策,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,呼吁人民群众团